
手機號碼:17717084632
地 址:上海靜安區(qū)共和新路4718弄宏慧新匯園10號樓B203
德國赫斯曼HIRSCHMANN交換機技術特點有哪些
“交換機”是一個舶來詞,源自英文“Switch”,原意是“開關”,我國技術界在引入這個詞匯時,翻譯為“交換”。在英文中,動詞“交換”和名詞“交換機”是同一個詞(注意這里的“交換”特指電信技術中的信號交換,與物品交換不是同一個概念)。
1993年,局域網交換設備出現,1994年,國內掀起了交換網絡技術的熱潮。其實,交換技術是一個具有簡化、低價、高性能和口密集特點的交換產品,體現了橋接技術的復雜交換技術在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操作。與橋接器一樣,交換機按每一個包中的MAC地址相對簡單地決策信息轉發(fā)。而這種轉發(fā)決策一般不考慮包中隱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與橋接器不同的是交換機轉發(fā)延遲很小,操作接近單個局域網性能,遠遠超過了普通橋接互聯網絡之間的轉發(fā)性能。
交換技術允許共享型和型的局域網段進行帶寬調整,以減輕局域網之間信息流通出現的瓶頸問題?,F在已有以太網、快速以太網、FDDI和ATM技術的交換產品。類似傳統(tǒng)的橋接器,交換機提供了許多網絡互聯功能。交換機能經濟地將網絡分成小的沖突網域,為每個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帶寬。協議的透明性使得交換機在軟件配置簡單的情況下直接安裝在多協議網絡中;交換機使用現有的電纜、中繼器、集線器和工作站的網卡,不必作高層的硬件升級交換機對工作站是透明的,這樣管理開銷低廉,簡化了網絡節(jié)點的增加、移動和網絡變化的作。
德國赫斯曼HIRSCHMANN交換機技術特點有哪些
利用專門設計的集成電路可使交換機以線路速率在所有的端口并行轉發(fā)信息,提供了比傳統(tǒng)橋接器高得多的操作性能。如理論上單個以太網端口對含有64個八進制數的數據包,可提供14880bps的傳輸速率。這意味著一臺具有12個端口、支持6道并行數據流的“線路速率”以太網交換器必須提供89280bps的總體吞吐率(6道信息流X14880bps/道信息流)。集成電路技術使得交換器在更多端口的情況下得以實現上述性能,其端口造價低于傳統(tǒng)型橋接器。電信號交換的歷史應當追溯到出現的初期。當被發(fā)明后,只需要一根足夠長的導線,加上末端的兩臺,就可以使相距很遠的兩個人進行語音交談。增多后,要使每個擁有的人都能相互通信,我們不可能每兩臺機之間有拉上一根線。于是人們設立了局,每個用戶都接一根線到局的一個大電路板上。當A希望和B通話時,就請求局的接線員接通B的。
接線員用一根導線,一頭插在A接到電路板上的孔,另一頭插到B的孔,這就是“接續(xù)”,相當于臨時給A和B拉了一條線,這時雙方就可以通話了。當通話完畢后,接線員將電線拆下,這就是“拆線”。整個過程就是“人工交換”,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合上開關”和“斷開開關”的過程。因此,把“交換”譯為“開關”從技術上講更容易讓人理解。人工交換的效率太低,不能滿足大規(guī)模部署的需要。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fā)展和開關電路技術的成熟,人們發(fā)現可以利用電子技術替代人工交換。
德國赫斯曼HIRSCHMANN交換機技術特點有哪些
終端用戶只要向電子設備發(fā)送一串電信號,電子設備就可以根據預先設定的程序,將請求方和被請求方的電路接通,并且獨占此電路,不會與第三方共享(當然,由于設計缺陷的緣故,可能會出現多人共享電路的情況,也就是俗稱的“串線”)。這種交換方式被稱為“程控交換”。而這種設備也就是“程控交換機”。由于程控交換的技術長期被發(fā)達國家壟斷,設備昂貴,我國的普及率一直不高。隨著當年華為、中興通訊等企業(yè)陸續(xù)自主研制出程控交換機,在我國得到迅速地普及。目前,語音程控交換機普遍使用的通信協議為七號信令(Signalling System No.7)隨著計算機及其互聯技術(也即通常所謂的“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以太網成為了迄今為止普及率zui高的短距離二層計算機網絡。而以太網的核心部件就是以太網交換機。不論是人工交換還是程控交換,都是為了傳輸語音信號,是需要獨占線路的“電路交換”。而以太網是一種計算機網絡,需要傳輸的是數據,因此采用的是“分組交換”。但無論采取哪種交換方式,交換機為兩點間提供“獨享通路”的特性不會改變。就以太網設備而言,交換機和集線器的本質區(qū)別就在于:當A發(fā)信息給B時,如果通過集線器,則接入集線器的所有網絡節(jié)點都會收到這條信息(也就是以廣播形式發(fā)送),只是網卡在硬件層面就會過濾掉不是發(fā)給本機的信息;而如果通過交換機,除非A通知交換機廣播,否則發(fā)給B的信息C絕不會收到(獲取交換機控制權限從而監(jiān)聽的情況除外)。